乔木 | 美国疫情日记(9):民主(二)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0-07-12 12:43:10  点击:12536  属于:国际新闻

 

上一篇民主(一),提到华人总统候选人杨安泽,说他买东西时,面对三个美国人怨恨的目光,心生愧疚。

 

这还算轻的,只是另眼看待。今天热传的监控视频,纽约一华人女性,刚出家门,弯腰往临街的桶里放垃圾时,被人从背后泼了液体。

有说是硫酸,有说是别的,不管什么,不只是受伤害,更主要的是恐惧。

 

罗斯福总统提出四大自由:言论和信仰自由、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希拉里任国务卿时,提出互联网自由。

 

是的,美国都有,但面对疫情,却只剩恐惧。

 

华人更为不易,面对双重压力。一是害怕染病,二是种族歧视。

 

各地都传来亚裔或华人被责骂、袭击、抢掠的消息。休斯顿父子俩,其实是韩裔,但美国人哪分出亚洲不同的民族,就像我们也分不出西方人的区别,都叫洋人。


这一对父子俩,因戴口罩被人刀刺,脸部受伤。洛杉矶一排三家饭馆,中餐馆被砸。纽约中国工商银行的一个营业所,也被破坏。

 

上篇我不同意女儿去华盛顿,除了疫情,还有对华盛顿的恐惧。

 

不管美国人还是外国人,来华盛顿,看的就是气派的国家广场:北边白宫、南边国会、西边林肯纪念堂、东边杰弗森纪念堂、中间是华盛顿纪念碑。再看几个特色博物馆,就打道回府了。

街道两边是气派的政府大楼、大使馆、国际组织、游说公司,穿梭的是政客、外交官、说客和生意人。这些人大都不住在市区,晚上回到临近的马里兰和我在的弗吉尼亚州。他们花别人的钱,抬高了当地物价。美国多数地方每加仑2美元多的油,华盛顿经常是3、4美元。

 

华盛顿人民干什么的都有,但有些族裔,似乎只能干保安,每一座大楼里的保安都是同样的肤色。还有人连保安都赶不上,当然总有例外,比如奥巴马,干了总统。

 

如果你有机会,或胆子足够大,看完国家广场,再到华盛顿的别处走走,特别是东北方向,你就会看到另外一幅景象。

 

 

我曾在华盛顿市区上过三个月班,但有些地段我不敢步走,即使是开车,也要摇紧玻璃,直视前方,快速通过。要是遇上红灯,心跳加速,恐被包围。

 

路边的草地上坐卧着成群的非裔成年人,散落的饭盒、纸杯、塑料瓶,自由的阳光从华盛顿尖方碑跳跃而至。

 

骑小轮车、玩滑板的少年包青天盘旋回转。三三两两坐在护栏上的大哥,哼唱着英语版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华盛顿市区约70万人,60%是黑人,33%是白人,另外是其他族裔。

 

这里是美国首都,也称“谋杀之都”,因90年代每年发生400多起******案而得名。现在虽大为下降,但仍然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有很多之一。

 

犯罪、贫穷从来不是种族、地域问题,而是政治、经济、教育问题。从小在什么样的环境,上什么样的学校,特别是上不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在美国很重要。

 

今天和北京的一对老乡夫妇通了话。他们的女儿在我前几天去的夏村弗吉尼亚大学读四年级,现在只能上网课,疫情阻隔也回不来。女儿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等四个学校的硕士,让我参谋上哪一个。

 

我最关心的是学费,这是我未来10年的美国梦,女儿秋天升高中读4年,再加大学4年可能的研究生两年,共10年。

 

那时候我60岁,许多中国朋友现在早已岁月静好,等着退休含饴弄孙。

 

而美国67岁才退休,任何人,包括农民,交不够40个点(最快也得10年)社安,拿不到养老金。

 

拿多少和交的数额、年限有关,大多数人一千多美元。

 

朋友说孩子读大学第一年必须住校、包餐,学费加住宿费7万多美元。第二年以后自己租住在外面,能省一些,但学费是大头,一年仍然得5万多美元。如果在纽约的哥大上研究生,学费加住宿、生活费,至少一年10万美元。

 

他们说我们有绿卡,会便宜一点。刚好上次接的那个朋友的孩子是美国籍,说学费不到两万美元,只是特例,因为他爸爸像许多美国家长一样,孩子一出生就参加529计划,每年存钱,用于将来支付学费,能抵税、增值。存够数额和年限,不受每年学费上涨的影响。

 

当然许多人不参加529,日子紧,没有闲钱,或者根本无暇顾及未来的事。

 

美国有不少奖学金、救济、甚至极少数公立大学开始免费,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靠自己,走市场。

 

 

美国有很多教育贷款,其规模在住房贷款之后位居第二。统计表明,平均每名本科生一毕业就背债 29650 美元,研究生更多。利息在5%--8% 浮动。如果20万美元贷上二三十年,最终要还一倍还多。一些人许多年还还不完,一些人成功后仍心有余悸。

奥巴马夫人哈佛毕业,律师出身,早年在芝加哥律师事务所作为两个仅有的非洲裔同事,和奥巴马相识相爱。2012年奥巴马竞选连任时,其夫人发表助选演讲,提到他们结婚时,要还两个人巨额的教育和购房贷款。

 

“We were so young, so in love, and so in debt”

(我们那时少不更事,深陷爱河,也深陷债务)。

那时我在北外的课堂,唯美地和学生分享着讲稿。几年以后来美,和美国朋友聊起上大学,才知都有一把辛酸泪。

 

北外没有清华北大知名,但平均录取分比它们还高,因为招的人太少,拉不开差距。北大一年在陕西招500人,第1名和第500名能差出80分,平均分不一定高。而北外一年在陕西就招20个,分差拉不开,平均分很高。

 

人的智商,不管是城乡、贫富、东西部,出生后高低比例应该差不多。中国农民多,道理上应该高智商的人更多。我在小学、初中都碰到过绝顶聪明、数学超强的农家子弟,他们的梦想就是考上小中专(初中毕业后的中师、职校),早日吃上商品粮。有人如愿,有人的高智商最后埋在集市上的卖菜,建筑工地上的搬砖。

 

北外强调外语成绩,还有面试、口语考核,结果是农村、西部、贫寒子弟越来越少。比起其他院校单纯看高考成绩,多了点遗憾。比起美国大学的申请制,要看许多花里花哨的东西,低收入家庭根本没条件,高考还算公平。

 

北外,像清华、人大中国的许多最好的大学一样,学费一年6千元人民币,非外语类5500元。还有无息或国家贴息的教育贷款,毕业后逐渐还请,学校往往用学位证做抵押。

 

虽没多少钱,但有人考上了研究生,或出国留学,还有人毕业多年不还款,也不要学位证了。记的那时辅导员经常找我,帮忙催缴,因为我和学生有些私人联系。

 

现在想起来中国大学还不错。美国的资本社会有这样的无息、贴息贷款吗?欠了贷款,赖账试试?留下记录,一辈子麻烦。

 

我在北外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15年,8年主任,3年图书管理员,无合同终身副教授。我的女儿在那里出生,9岁时我辞职,将她带到美国。

 

上篇提到的2011年选举,唯一当选的是选票上有名字的副校长,他后来升了校长。我出国后去年无意获悉,他又被调到成都某校当副校长。

 

 

读者会问,这篇不是讲民主吗?怎么扯了半天教育、民生?

 

教育决定民主的质量,民生幸福才是最好的民主。

 

说到民生,朋友圈里在传美国、纽约很多地方发免费的饭,以应对疫情引起的危机。

 

我所在的弗吉尼亚,共和党长期执政的非福利州,两周前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周一到周五,免费对学生、后来对任何人发早、午餐。到指定的学校领,或到停车站点等。

 

我家周围就有一站。为了配合我写作,不能老听朋友说,女儿今天老大不情愿地第一次领了一套早、午餐:

这种饭她不爱吃,和学校平时卖的午餐差不多,标准是3美元多(低收入家庭可申请免费)。

 

3美元什么概念?华盛顿地铁的低峰起步价。不知北京的地铁现在还是不是3元?

 

陪她拿饭的时候,碰到了一起拿饭的Jim。他跑Uber(类似于滴滴),两周没生意了。

美国的Uber讲******,每次上线3个小时后,强制下线休息,一天最多干9个小时。

 

仔细看的话,Jim的车上还贴了一个Lyft的标,是另一家网约车公司,也讲人权,同样的规则。

 

就Jim不讲人权,每天不两个交替着用,超时工作,就没法维持生计。

 

想一想,发免费餐,很多家庭根据报税情况,还在等待数额不等的救济支票,民主真好。

 

换个角度再想想,一场危机,就让许多人没饭吃、许多家庭付不起账单,等着救济,这样的民主确实好。

 

 

有人在国外出书了,英文的。

总有人拿我们相比,不可比。

 

美国疫情前路漫漫,我的日记还在写,很累。有表达的欲望,多少又能贴补家用。

 

我是和国外勾结的卧底网民,不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作协作家。

 

还有人要PK我?

可以指责我带风向、骗打赏,没法否认我说的是事实。有人说我穷,我是不富裕,但比美国一半家庭要好很多,孩子每年排球、画画就是上万美元投入。没有房贷、车贷、学贷的压力,只有由于疫情,公司停业,没了营收。

 

那为什么原来没听人说?

 

有些人为了民主不提民生;有钱人在哪都好;广大中低收入者,为生计奔走,既没能力、平台说,说了也没影响。有些人明明过得不好,也不愿说出来。

(下文的石家庄,指的是我在日记3中提到的Rockville)

 

我只不过把它说出来,既不是为谁代言,也不怕人说混得不好。

 

到了这个年龄,荣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逝去的律师朋友说,诚实是做人最小的成本。

 

成天端着、装着,骗得了别人,还骗得了老婆孩子?

 

孩子不爱看中文,但妻子受不了,一百个好评,也不如她看见一条难受:

丈母娘也说了,你那么写,让我们多没面。大家原以为你们在美丽之国呢?

 

好在还有一起在国外素味平生的网友:

留言他没有写完,但少见的顶格打赏,和众多读友的厚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

 

我是学者出身,说话要有根据。新闻教授,只陈述事实,不用形容词。

 

疫情日记(1)费用     (2)孩子    (3)生命  (4)邻居    (5)账单   (6):哀悼   (7)公平  (8)民主 (一)

 

父女美国对话录 (1)

我们不一样,美国和我们不一样

分裂的赵士林,可笑的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