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契約連烽火代代傳承守僑心
鄭潮炯後人返鄉赓續赤子情
一張泛黃的寫于1940年的賣子契約書,一件早已陳舊的衣服,一份1947年駐新加坡中華總領事頒發給鄭潮炯的中西文證書,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以下簡稱“僑博館”)的展櫃裏靜靜陳列。新會籍愛國華僑鄭潮炯的第二子、新加坡僑領代表鄭社心在玻璃窗前駐足凝望,腳步久久未挪開……
抗日戰争時期,在新馬(新加坡、馬來西亞)社會底層謀生的鄭潮炯做出了令世人欽佩的義舉:義賣瓜子、将兒子送養他人,所得義款18萬餘元和乳銀80元全部捐給南洋華僑籌赈總會,用于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9月21日,夏末初秋,鄭社心再次回到家鄉,漫步于僑博館的展陳前、駐足在父親故居的舊物旁,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眼中滿是感慨——既是對父親“鬻子救國”壯舉的追思,也是對家國情懷代代相傳的期待。
在鄭潮炯故居,鄭社心望着父親的照片感慨萬千。
“鬻子救國”書寫民族大義
“鄭潮炯對祖國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終把中華的興衰與自己的命運緊緊維系在一起……”在僑博館第五篇章“鑄就豐碑”,跟随講解員的講解,鄭社心注視沉思,不時轉向随行後輩輕聲解釋。“很感動,先輩們的史料被家鄉如此珍藏、保護。”當見到與父輩相關的史料、照片時,他久久凝神,拍照珍存。
鄭潮炯是江門新會大澤鎮許坑村人,自幼家貧,少年時便和許多同鄉一樣前往香港謀生,後赴馬來西亞以擺賣小食度日,稍有積蓄,便回鄉娶妻帶往南洋生活。
“父親雖然隻是一個略懂文字的小販,自己的生活尚且艱辛,但他相信,哪怕力量微薄,也能爲祖國作出貢獻。”鄭社心回憶道,身處異國他鄉的鄭潮炯,熱切希望爲處于水深火熱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于是義無反顧地開始了義賣瓜子籌款活動。
幾年間,鄭潮炯的足迹遍布南洋多地的戲院、茶樓、碼頭、車站,他一包一包地賣瓜子,一分一毫地攢捐款。最終,鄭潮炯将整整18萬餘元義款全部捐至南洋華僑籌赈總會。
祖國戰火紛飛,鄭潮炯渴望籌得更多義款,于是做出了“鬻子救國”的義舉——1940年,他将出生僅40天的兒子鄭社義送給了馬來西亞的一位肇慶籍趙姓華僑商人。“弟弟還沒出生,父親就和母親說,這個孩子要交給國家,是要爲國家作貢獻的。”鄭社心特意強調,鄭潮炯在和趙家商議此事時,并不是說“賣”,而是“送”,對方則給了他乳銀80元,這筆錢也被捐至南洋華僑籌赈總會。當時的普通人一個月平均工資隻有2元多,鄭潮炯毅然選擇“鬻子救國”,背後是一個家庭“有國才有家”的堅定抉擇。
“父親常說,國家國家,沒有國,哪有家?”鄭社心記得,那時家境貧困,靠同鄉接濟勉強度日,全家7口人隻能分食一碗豆花,但卻從沒人埋怨鄭潮炯的選擇,“他總說,要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人的骨氣,這點苦不算什麽”。
“鬻子救國”很快轟動僑界,更多人受到影響,爲國捐輸。此後,南洋各處留下了鄭潮炯繼續義賣瓜子的身影。
“有國才有家”家訓薪火相傳
在大澤鎮的鄭潮炯故居,鄭社心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略顯泛黃的舊照片,這張照片拍攝于20世紀80年代,是鄭社心與家人的合影,“我是‘社心’,這是‘社明’,這個是被送走的弟弟‘社義’。”鄭社心說,鄭潮炯爲他們取的每一個名字都寄托着奉獻社會、心系家國的期望。
一個個樸素的名字,将一名普通華僑的“殷殷愛國情,拳拳赤子心”展露無遺。“‘有國才有家’,這是我們家至今的家訓。”鄭社心表示,自己始終牢記父親的教誨,希望家鄉的年輕人能了解和記住這段曆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知道要爲國家、社會做些什麽。
斯人漸遠,其神益彰。“父親一直想讓更多人了解那段曆史,保留了不少當時的曆史物件,有的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險保留下來的。他在世時就講過,不能随便丢掉,要讓後人知道前人的不容易。”在晚年,鄭社心一直緻力于宣傳鄭潮炯的抗戰義舉,他向江門市博物館捐贈了鄭潮炯的賣子契約書等,還将鄭潮炯義賣瓜子所用挂袋、捐款收據等史料捐給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收藏。
“哪怕有人曾誤解父親隻是‘賣子換錢’,我們也要用事實證明,那是老一輩華僑對祖國的赤子之心。”鄭社心說。
先輩們栉風沐雨情系祖國的家風,通過家族口傳代代延續。“我是聽着大爺爺鄭潮炯的愛國故事長大的,他的言行深深影響着我們後人。”這些年來,鄭潮炯的侄孫鄭維雄一直協助博物館,收集和整理與僑胞支援抗戰相關的曆史物件與文獻資料,希望留住這段記憶。
“我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靠年輕人來傳承。”望着故居上挂着的鄭潮炯照片,鄭社心目光灼灼。他說,看着家鄉把父親的事迹一代代傳下去,看着中國越來越強大,就像看到父親當年的期盼,在這片土地上慢慢開花結果。(文/圖朱磊磊)
以球會友共叙情誼
2025年江門市“僑心杯”僑界網球團體邀請賽以賽爲媒架起“連心橋”
“平時,我們散落在全球各個國家。今天,大家從世界各地奔赴而來,以球會友。”新會籍僑胞、庫拉索江門五邑青年會會長陳黨健表示,他這一次回到家鄉江門,爲的就是參加2025年江門市“僑心杯”僑界網球團體邀請賽。
9月21日下午,2025年江門市“僑心杯”僑界網球團體邀請賽,在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江門校區落下帷幕。在兩天的比賽時間裏,來自北美、歐洲、大洋洲、亞洲等地的144名僑界網球運動員齊聚僑鄉江門,以球會友、共叙情誼,共同奔赴這場集競技激情與文化于一體的年度盛會。
澆灌友誼之花
巧妙的進攻、精彩的扣球,有驚無險的防守、力挽狂瀾的撲救……賽場上,選手們激烈角逐,賽況高潮叠起、精彩紛呈,觀衆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本次比賽的舉辦受到了廣大僑界網球愛好者的歡迎,澳大利亞悉尼華人88網球俱樂部、江門代表隊、北美高級人才網球聯隊、歐洲高級人才網球聯隊等16支網球代表隊齊聚一堂、輪番登場。
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但是共同的網球愛好和對祖(籍)國的情感讓選手們迅速熟絡起來。在兩天時間裏,他們用汗水點燃了激情,收獲了歡樂,更澆灌了友誼之花,讓江門網球場成爲聯結情誼的“連心橋”,展示出江門僑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賽前,香港演員郭晉安便利用工作間隙積極備戰,期待着通過“僑心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以球會友、增進交流。“我感到非常興奮,能看到這麽多來自不同地方的華僑華人回到祖(籍)國參加比賽。”郭晉安說。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在陳黨健看來,本次賽事爲海内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廣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提供了機會,同時也展示出江門濃厚的運動氛圍。
“‘僑心杯’是家鄉體育盛事,我們海外華僑也希望它辦得越來越好,讓江門與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交流、情感聯系更加緊密。”陳黨健說。
賽場上,不乏長期關心支持江門各項事業發展的海内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江門市榮譽市民、香港著名實業家馬觀适就是傑出鄉親的代表之一,他爲家鄉江門的體育、教育等慈善公益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次賽事同樣得到馬觀适的關懷和支持,他多次考察比賽場地、指導後勤保障、贊助活動經費,賽事主辦方也特意向他頒發感謝狀。
馬觀适表示,日後他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江門的發展,“隻要江門需要我,我一定會回來參與”。
打出文旅體融合“好球”
體育賽事作爲連接文化、旅遊與體育的重要紐帶,既是全民健身的生動體現,也是促進文化繁榮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徑。市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賽事不僅是體育的盛會,更是一場文旅體融合的“交響曲”,擦亮了僑鄉名片。
作爲十五運會的預熱活動之一,本次“僑心杯”以賽事爲載體,通過“體育+文旅”的模式,邀請海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前來看比賽、遊僑都、品美食,以賽爲媒,生動展示江門的僑鄉文化、體育産業與城市發展。
在比賽之餘,選手們還走進赤坎華僑古鎮、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實地感受江門華僑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是我第二次來江門,江門人很親切,這是一座很舒服的城市。”香港演員、主持人李思雅提到,赤坎華僑古鎮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期待下次帶着朋友一起來到江門,在這裏欣賞美景,品嘗美食。
“有時間一定會來江門玩。”郭晉安也提到,此前他在網絡上了解到,江門的景區景點豐富且各具特色,比如有很多适合親子遊的遊樂場,他期待未來能到江門的名勝景區參觀遊玩。
賽事現場還設有相關展位,推介“江門三點三精彩之旅”。“賽事将更好地宣傳江門、推介江門,帶旺江門的體育、旅遊、餐飲、咖啡産業,爲江門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市僑聯副主席利俊義說。
新會籍僑領、委内瑞拉安省華僑福利會主席李國忠表示,此次回到江門,希望能多走走看看,和親友聯絡感情,感受故鄉的發展變遷。“本次賽事帶動了更多人關注網球賽事、參與全民健身,也希望本次賽事能成爲推介江門城市形象的一個載體。”李國忠說。
“僑心杯”凝聚着海内外僑胞的桑梓情懷。江門市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體育競技與文旅交流雙輪驅動,将進一步深入推進“港澳融合”和“僑都賦能”工程,助力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激發海内外僑界喜迎十五運會的熱情。(文/朱磊磊)
“江門智造”闖北美
新會中集“綠”箱領跑物流變革
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憑借領先的綠色科技與制造實力,赢得了全球物流行業高度關注。
近日,在美國舉行的北美多式聯運展上,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攜全球首創的53英尺粉末噴塗集裝箱亮相國際舞台,憑借領先的綠色科技與制造實力,赢得了全球物流行業高度關注。
據悉,該款集裝箱産品采用整箱全自動粉末噴塗工藝,徹底摒棄傳統油漆塗裝,可大幅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并在機械性能、耐腐蝕性與外觀質量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與傳統工藝相比,該技術不僅環保效益顯著,更在機械性能、耐腐蝕性和外觀質量方面實現全面提升。
參展期間,新會中集展位前客商雲集。北美多家頭部多式聯運企業在詳細驗看該産品後,當場決定将展品運回公司總部作進一步推介。此外,北美知名電商物流企業在現場确認産品的性能後,明确表示将于2026年專程到中國參觀整箱全自動粉末塗裝生産線。這不僅是一次産品的展示,更是中國綠色智能制造技術獲得國際高端市場認可的生動體現。(文/圖黃勝 楊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