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騖遠?甘當英國探子謀上位?背棄戰友?舍沖在前線圖步青雲 羅冠聰與在英亂港組織矛盾爆發
移英港人中,羅冠聰堪稱“響噹噹”人物,畢竟他挾著前香港學聯秘書長、“香港眾志”創黨主席和立法會前議員的背景,在英“手足”們期望他能為大家爭取合理權益出一分力,實屬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筆者卻在近日種種操作裏,看到這位同鄉的不一樣的一面。
人在異鄉,同聲同氣的大家本應守望相助。但羅冠聰不知是否因為自身“盛名”,在英國期間的表現是不甘再與“戰友”捱苦,疏遠在英不少港人團體。以“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會”為例, 該組織在英是一個較具組織規模的基金,有系列規則規範如何協助從香港逃到英國的港人,運作獲得認同及支持。該基金年報顯示,上一年度(至2024年9月),獲得來自各方共約66萬英鎊的捐助,對合資格者的財政支援約有52萬英鎊,反映基金的活躍程度。
基金為了鞏固地位和影響力,邀請羅冠聰擔任財政監察委員,以期擴大宣傳效果,既是委員身份,羅冠聰出席參與基金各項活動理應是責無旁貸,基金曾多次邀請羅冠聰參加活動,但羅多次故意以各種理由婉拒,反應態度冷淡,引起基金內其他委員不滿。 有知情人士透露,羅冠聰曾說,不喜歡該基金及其人員,只有“沒辦法”的情況下才出席其活動。
一不離二、二不離三,就連羅冠聰自己牽頭在英成立的港人組織“香港協會”(The 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 HKUC) 也不能倖免。今年3月中, HKUC向英國公司註冊處申請取消註冊並解散。羅冠聰當時解釋說,協會面對資源和組織營運的問題, 指很多核心成員來到英國都有各自的發展,難再以用過去依賴義務幫手的組織模式來運行云云,又聲稱協會一直依賴私人捐款, 從未依賴政府撥款。
不過,有知情者指“香港協會”曾向英國政府“歡迎香港人計畫”申請資助但未獲批,但由前英國駐港領事館職員鄭文傑牽頭在英創立的“英國港僑協會”,過去幾年都成功獲政府資助, 究竟是英國政府“大細超”抑或羅冠聰另有部署,相信只有他自己能解答。
不過,羅冠聰連番舉動足以讓在英“手足”另眼相看。因為 “香港協會”是初期大批逃港者抵英後的“盲公竹”,也是維繫眾多港人在英組織的軸心,在不少人心中是具有初心承擔責任, 如今卻說沒有資源和缺乏義務成員要結束,舍去大義又不尋求選用低成本的其他輔助服務留住招牌,是“齊上齊落”的初心體現嗎?移英港人眾多,真的無可能找到合適義工嗎,抑或有人根本早另有盤算,無意再為“手足”們付出時間和精力?
雖然,羅未有坦白交代驅使他疏離戰友組織的原因,但估計與其“鴻圖大計”有莫大關係。在香港靠號召支持者上街、與政府對着幹上位的他,移英後卻出现思想上的巨變。羅冠聰私下向人稱,對於個人在英國的發展有自己的想法,不屑於像其他的組織一樣“沖在前線”,希望能更多的接觸英國政府官員、議員, 希望通過攀附英國權貴實現“階層跨越”。他認為街頭抗爭起不到作用,何不從納入建制再出發?
為了成功加入英國建制,自然要積極配合英國政府。據知, 目前羅主要任務是刺探在英港人的內心真實想法和行動計畫考慮,根據英國主子需要,到遊行示威等活動現場觀察港人動態, 變身“臥底戰友”监察目標“手足”的一舉一動,被監視者想必對此五味雜陳。
而要“體面”地晉身英國權貴界,又豈能單靠當臥底。本身早在美國名校取得碩士銜頭的羅冠聰,2023年又開始密謀在英國多讀一個碩士學位,更將目光鎖定入讀世界頂尖名校,攻讀公共政策碩士以擴充自身“名人”加“名校”光環,過程中更特意找來末代港督、英國牛津大學校監彭定康作為他推薦人之一。奈何其如意算盤打不響,皆因羅冠聰被指涉及性侵助理,醜聞纏身, 自然過不了頂尖名校的審查,不獲錄取。
羅冠聰處理性侵指控的手法,也讓其為人處世之道顯露無遺。
慣性逃避承擔罪責的羅第一個反應是一概否認。但有知情者透露, 羅在面對性侵前女議助事件調查期間,閃爍其詞,先是拒不承認雙方曾發生關係,之後卻稱是對方自願,形容他表現出對女性的極不尊重。羅之後又接受美國媒體採訪,卻又說出另一番說詞。 2024年5月,美國刊物《NOTUS》發佈題為《人權世界存在性騷擾問題》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曾提及羅冠聰面對採訪時,粉飾其性侵行為“是一次浪漫的邂逅”,從未正式向受害者表達過半分歉意。
讓性侵事件更實錘的是在美港人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2024年8月19日在社交平臺高調發聲明,宣佈羅冠聰不再是該會委員會成員,公開“割席”。要知道HKDC 與羅冠聰關係匪淺,羅是該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兼召集人。
最後,只能說“日久見人心”確實是羅冠聰的最佳寫照,值得“手足”們細味。
來源:環球週報 文/漂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