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跡拳"正式落戶香港 武術薪火續寫香江新篇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5-09-18 10:39:57  点击:10018  属于:世界经济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電
秋陽朗照,拳韻流芳。915日下午,在香港荃灣,一場承載著傳統武術傳承使命的盛會----“香港鳥跡拳武術協會”正式成立。

        福建“鳥跡拳”第三代傳人何齊光率師兄弟及多位武術界、文化界嘉賓齊聚一堂,共同宣告這一源自福建、歷經數十年打磨的稀有拳種正式紮根香港,開啟其在香江之畔的傳承新章。

         從“病鳥拒風”到“武林奇珍”:一門拳法的文化密碼
       活動現場,何齊光以一段深情的回憶,揭開了“鳥跡拳”的神秘面紗。他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的師父鄭禮楷先生在福建觀察一隻受傷的鳥,雖身形虛弱卻能借風力穩立枝頭,這一幕讓他頓悟‘仿生禦敵’之理。此後,他結合迪斯可的靈動扭胯、各派武術精華,歷經數十年研習,終創‘鳥跡拳’-----這套“以鳥跡為形、以自然為意”的仿生拳法,剛柔並濟如飛鳥掠空,攻防兼備似行雲流水,更蘊含著‘天人合一’的武學哲思。”
           
           作為“鳥跡拳”的創立者,鄭禮楷先生的一生與這門拳法緊密相連。他
1943年出身福建長樂書香門第,自幼博學多才,遍訪武林高手,集百家之長。1983年,其編著的《鳥跡拳》登上《武林》雜誌,被稱為“罕世之作”;1984年,鳥跡拳被列為福建省武術挖掘會議“二十九拳種之一”,更躋身全國“六大拳種”,以“四兩撥千斤”的競技性與健身價值,在中華武術界確立了獨特地位。


         跨越山海的承諾:從“遺憾”到“圓夢”的傳承之路
       “師父臨終前囑託我:‘把鳥跡拳帶到香港,讓更多人認識它、習練它。’”何齊光的話語中滿是感慨。1987年,他追隨師父左右兩年,盡得真傳;初到香港時,因生活壓力暫擱推廣之願,這份“未竟的承諾”成為他心中多年的牽掛。

      轉機出現在今年。“年初與幾位香港師兄弟切磋拳理時,我發現大家初心未改----有人保留著師父手寫的拳譜筆記,有人堅持每日晨練鳥跡拳架。”何齊光說,“這份共同的堅守,讓我們決定不再等待。”如今,條件成熟、情懷積澱,他與師兄弟們終於踏上“圓夢”之路。
       
        以拳為橋:讓傳統武術在香江煥發新生

       啟動儀式上,香港平潭社團聯會主席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僑商聯合會會長林官貴,香港平潭社團聯會常務副主席兼新界分會會長、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僑商聯合會監事長陳紹強,香港平潭社團聯會常務副監事長林擁太,世界華文記者協會主席陳彪,香港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玉華,東江縱隊香港地區遊擊隊老戰士聯誼總會會長王彬,香港大中華通訊社社長陳捷等嘉賓共同見證“鳥跡拳”正式地、系統地引入香港。世界華文記者協會主席陳彪表示:“鳥跡拳不僅是武術技藝,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它在香港落地,將為本地武術愛好者提供全新的鍛煉方式,更能成為連接內地與香港的文化紐帶。”
         
         據介紹,未來“香港鳥跡拳武術協會”將系統開展教學、交流活動:一方面開設公益課程,面向全年齡段市民普及鳥跡拳基礎;另一方面聯合高校、武術團體,深入研究其“仿生哲學”與現代健身、競技的結合路徑,推動理論創新。“我們希望,鳥跡拳不僅能在香港‘生根’,更要‘發芽’——讓老一輩記住鄉愁,讓年輕人感受傳統魅力,讓世界看見中華武術的多元之美。”何齊光說。

                         
         活動尾聲,平潭綜合實驗區僑商聯合會向香港鳥跡拳武術協會贈送了“崇法明德,鼎信天下,德高業精,技高育人”的錦旗,香港平潭九龍分會、香港平潭社團聯會港島分會、香港平潭社團聯會婦女會、香港平潭社團聯會新界分會也向香港鳥跡拳武術協會贈送了“恩師技術硬,徒兒滿堂紅”的錦旗。

             
              從福建沿海到香江之畔,從師父的諄諄囑託到師兄弟的攜手堅守,“鳥跡拳”的落戶,不僅是一門拳法的傳承,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接力。正如何齊光所言:“以武會友,以拳載道
----我們願做傳統武術的‘燃燈人’,讓鳥跡拳在香港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責任編輯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