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之约迎宾客 依饭欢歌庆佳节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3-11-12 14:42:38  点击:12466  属于:中国新闻

  
     华通社罗城电
“棉花之约·依饭欢歌”,1111日,初冬的冷空气刚刚吹到中国的南方,广西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第三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在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巧妹剧场举行开节仪式。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民间特有的、最古老、最神秘、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称“喜乐愿”,是仫佬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仫佬族人民文化的集中展现,是仫佬族感恩先祖、庆祝丰年、祈祷平安的传统佳节,作为仫佬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被誉为仫佬族文化的“活化石”。

    
     罗城是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延伸区,罗城棉花填坑旅游度假区地处延伸区的核心区,文化璀璨。长期以来,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是仫佬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者,也是践行者。

   
    创新“非遗+旅游”活动载体,写好“非遗+旅游”特色文章,让非遗在旅游景区“活”起来,打造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人文旅游景观,将“非遗+景区”“非遗+民宿”“非遗+文创”“非遗+演绎”“非遗+节庆”“非遗+研学”等项目置入景区,丰富了旅游景区的内涵,体现人文关怀。

   
     近年来,罗城棉花天坑景区通过举办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文旅优势叠加,共生共赢。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
非遗旅游景区、 “驾游中国”最受欢迎全国自驾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成为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广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西首批“文化旅游美景打卡点”。
    
     当天上午
11点多钟,罗城棉花天坑景区的工作人员的当地村民在景区大门口用猪头等三牲祭品和糖果按照仫佬族的习俗,舞起猫狮进行祭拜活动……

    
     在棉花天坑景区的巧妹剧场,舞台的两边挂着仫佬族列祖先贤的画像和简介,“千年仫佬,三尖罗城”的宣传语犹其显眼……

    
    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深洞村的父老乡亲与广西悦投文化旅游开发集团公司的何志坚董事长、李文军副总经理等嘉宾一起,随着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副县长黄中建“开幕”的话音,轻步走向舞台,向仫佬族列祖先贤敬献丰收稻穗,随后,仫佬族依饭节传承人进行原生态仫佬族依饭文化展示,而民族歌舞表演、舞草龙、互动的竹杆舞则将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定会永远朝气蓬勃。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景区,一定会永远兴旺发达。作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景区、“驾游中国”最受欢迎全国自驾旅游目的地的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已经建成了悬崖酒店、巧妹民宿和1.2公里的棉花天坑至长生洞的旅游小火车。

    
    据悉:从棉花天坑到长生洞的悬崖小火车,作为粵桂东西部协作项目,是利用深圳市的财政帮扶资金修建起来的,在
2023年元月通车,既能作为长生洞和棉花天坑两个AAAA景区的连动,又让悬崖小火车作为一个景点,增加了游客的体验,也带动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加入旅游产业,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为了铭记深圳市的帮扶,这两列悬崖小火车,被分别命名为“长生号”“鹏城(深圳别名鹏城)号”。

    
     一位来自扶挼的大姐告诉记者,她们知道棉花天坑搞仫佬族依饭节,就报团来参加活动,既体验一下节日的欢乐,又品尝到仫佬族的长桌宴美食,好开心,回去后一定会向身边人宣传推荐。

     “你们的菜比其他人的多几碟啊?”面对记者的疑问,从深圳到罗城县政府挂职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趁着节日,把深圳市前来罗城中专、罗城高中等几个学校支教的老师约到棉花天坑参加活动,品尝长桌宴,为了兼顾其他人的饮食习惯,额外多点了几个菜。
    
     在罗城中专挂职的卢校长在棉花天坑的跨坑天梯上行走,看到前面的几个女游客尖叫,不知是为了壮胆还是“闲庭散步”,自个边唱边走,丝毫没有“惊”的味道,若不是亲临其境,谁又知道脚下是万丈深渊……

   
     为了使仫佬族依饭节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打造仫佬族依饭节、走坡节、仫佬族古歌等“两节一歌”及棉花天坑文化旅游品牌,从
20231111日起,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第三届仫佬族依饭文化旅游节将持续到20231231日。
   
    只要你走进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你就可以参与或体验到仫佬族依饭节的仫佬族古歌迎宾、敬献丰收稻穗、原生态仫佬族依饭文化展示、民族歌舞表演、舞草龙、抢粽粑、抢竹球、丹凤飞彩、送嫁十姊妹、竹杆舞、竹梆舞、篝火晚会,还可以观看威亚飞天表演《美丽的神话》、猪八戒神功、蛙人祈福、小丑送福等具有仫佬族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到悬崖酒店、巧妹民宿去体验体验。

    欢乐的依饭节,将陪伴您度过一个美好的季节。
    记者 老付
 特约记者 蓝昕苒 刘亚保

    责任编辑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