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制糖企业一年忙四季
榨季未至,本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广西制糖企业一改往日静悄悄的旧模样。
10月23日,秋高气爽,记者走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广西糖业集团达华制糖公司,配制糖车间繁忙中蜜意满满。
赤砂糖经过5个小时的熬制、搅拌,最终成为方糖或片糖。这是达华制糖公司瑶乡风味配制糖生产流程。
取一块方糖入口,甘蔗的香甜迅速弥漫于舌尖,片刻间化为糖水。
(经过烘干消毒,达华制糖公司瑶乡风味糖即可包装上市。莫迪/摄)
“之前赤砂糖是终端产品,现在加工为零食,加入桂花、生姜、红枣、枸杞、玫瑰等,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公司总经理黄日宏介绍,日产4吨的生产线成为解决“半年闲”难题的抓手。“我们了解各种成分的配比,确保糖度、稠度适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感。”黄日宏坦言,利用原有厂房以技术加持,为20个工人找到了“半年闲”增收平台。
在榨季,马志悦的工作岗位在动力车间;停榨期间只能领基本生活费,加入配制糖车间后每月收入达2500元。“半年停榨期,以前忙技改、检修,但总有无事可干之时,现在一年都在忙。”马志悦对当下的工作很满意。
对于广西众多制糖企业来说,每年11月至来年4月为满负荷生产的榨季,长久以来身陷“半年闲”之困。
“破冰之旅”始于2022年,始作俑者为广西糖业集团。
广西糖业集团为广西制糖企业领头羊。“2023/2024年榨季总榨蔗748万吨,比上榨季增长173.14万吨,增幅30%,创历史新高。”集团总经理宁翠文介绍。
2022年开始,实施“半年闲”项目成为集团旗下14家制糖公司的“必答题”。
(良圻制糖公司茉莉花茶生产车间。陈健秋/摄)
盘活闲置设备、场地增收是首选。
今年夏天,走进良圻制糖公司茉莉花茶车间,阵阵茉莉芬芳扑面而来。
为了这一刻,公司20余人前往横州市各茉莉花茶厂学习制茶经验,探索花茶代加工、自营、合作经营等模式,投产一个月就增收97.7万元。
而金光制糖公司则开辟了新赛道,利用闲置池塘、土地资源和检修期间富余人力资源,打造工业化“蔗、菌、鱼”共生项目,建成生态养鱼池和养菌车间,目前已投放1300只鳖苗、13500尾鱼苗、10654尾加州鲈鱼、12000个黄金菇菌棒。截至10月,项目增加营收83.74万元,企业增效56.26万元。
今年,广西糖业集团14个“半年闲”项目全部投产,实现营入3188.5万元,利润176.3万元。
不仅如此,广西糖业集团创新将破解“半年闲”问题与推动农务战略性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蔗区发展潜力,夯实农务生产基本盘。
得原料者得天下。共识之下,集团各制糖企业利用“半年闲”时间打响“扩面仗”。
“大化独有的地貌让扩大种植变得非常艰难。很多地方以连片多少千亩计算种植面积,我们这里一根甘蔗迎风摇曳并不少见,但我们并不放弃。”达华制糖公司党委副书记罗正会介绍,公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派遣驻村干部、举办党员群众种植培训会、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种植技术等方式,致力提升甘蔗种植规模、单产。截至9月30日,拓展种植面积12388亩,涉及大化、巴马、东兰。2025年,规划大化新增1.5万亩、巴马新增1万亩、东兰县新增0.5万亩。
扩面效果如何?黄日宏用数字说话:“新榨季入厂蔗将增加3万吨,营收增长2500万元。”他认为,这是破解“半年闲”难题的持续之举。
数据显示,广西糖业集团三年来累计增效4429万元,其中盘活闲置设备、场地增收1305万元,安排人员到后勤、农业等岗位为企业节支1482万元,自主完成原计划外协技改项目节支1180万元,员工增收330万元。
(达华制糖公司职工展示瑶乡风味糖。莫迪/摄)
“充分发挥资源潜能,开发闲置资源边际效益,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广西农垦集团总经理助理、广西糖业集团董事长李慈军表示,破解“半年闲”难题,希望以国企担当之任为广西制糖企业蹚路。
广西日报记者 莫 迪
通讯员 江 玮
责任编辑 莫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