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好物“鏈”接全球!東北亞博覽會開放平臺助推區域合作新機遇
来源: 香港大中華通訊社  日期:2025-08-31 20:29:20  点击:29887  属于:中国新闻
一碗辛拉麵、一口日本精鐵鍋、一件蒙古國純羊絨衫,正通過東北亞博覽會這個開放平臺,悄然編織起區域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新網路。

自8月27日開始,長春東北亞博覽中心人潮湧動。第十五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在這裏拉開帷幕,4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逾千企齊聚於此,3620個展位陳列著各色商品,不同語言的洽談聲交織在一起。

“昨天第一天人流量特別多,農心辛拉麵首發了新品,排隊試吃的消費者特別多。”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長春代表處馬俞淇介紹說。韓國館此次組織十家企業參展,從福庫電飯煲到正官莊高麗參,涵蓋了化妝品、食品、消費品和保健品等多個品類。
好物雲集,東北亞特色商品亮相展會

走進7.3萬平方米的展館,東北亞各國特色產品爭奇鬥豔。韓國館的打卡地圖活動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與,參觀者手持地圖在各個展位間穿梭,收集印章換取禮品。

日本宮城縣的展位上,工藝精美的漆器引人駐足。宮城縣代表早阪海表示:“吉林省和宮城縣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自然資源豐富、宜居的地方。”兩地自1987年締結友城關系以來,已攜手走過了38個春秋。

蒙古國客商Sainjargal帶來了該國知名的羊絨產品。“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100%純羊絨”,她手捧一件今年新款的羊絨衫介紹道。問及參展目的,她直言:“我想找一個合作夥伴,把我們的產品銷售到中國。”

在日本家居用品展區,代理商陳麗芳正忙得不亦樂乎。“現場回饋蠻好的,尤其是這一系列的鍋,超多人來問來買的。”

平臺賦能,博覽會搭建多層級合作網絡

東北亞博覽會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商品展銷功能,正在成為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二十年來,博覽會累計商品貿易成交額突破百億元、專案投資總額超過萬億元。

本屆東北亞博覽會期間,由吉林省商務廳與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共同主辦的“2025中國(吉林)-韓國經貿交流會”成功舉行。會上,中韓示範區分別與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韓中城市友好協會、韓中經濟文化教育協會簽署三項戰略合作協議。

這些協議將推動各方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共建中歐班列與海外倉,強化東北亞物流樞紐功能;共用海外管道資源,拓展“一帶一路”市場;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產業園區聯盟,推動新能源、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協同升級。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鄢東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國正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機遇湧現,新質生產力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東北亞各國在傳統產業合作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合作空間。新能源、智能製造、健康產業等新質生產力領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蒙古國經濟發展部國務秘書長伊·巴特胡在博覽會致辭中表示,蒙古國政府將通過本屆博覽會,致力於加強區域範圍內在經濟、貿易、投資、基礎設施、科技與創新等領域的合作。

在企業推介環節,中韓雙方圍繞裝備製造、大健康等前沿產業展開務實對接。中方企業聯合飛機集團、吉林省物流集團、示範區藍浦浩業,與韓方農魚村財團等機構代表分別進行專案推介,多家企業表達了進一步對接的意願。

韓國館的組織者馬俞淇道出了許多參展企業的心聲:“主要就是讓優秀的韓國品牌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如果在吉林省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回饋,對韓國企業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一些家喻戶曉的大品牌都很有幫助。”

未來已來,從“展會經濟”到“常態合作”

東北亞博覽會創辦20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區域內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經貿合作平臺。但各方顯然並不滿足於短暫的“展會經濟”,而是致力於推動更持續、更深入的區域合作。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李興乾指出:“東北亞是全球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區域各國經濟高度互補,經貿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中國與東北亞國家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開放合作,產業鏈供應鏈日益融合。

二十載春華秋實,從“好物相連”走向“命運相聯”,東北亞博覽會已經蛻變為區域經濟融合的加速器,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